核電廠蒸汽發(fā)生器SA213T22傳熱管表面氧化膜的耐蝕性我國自主知識產(chǎn)權的200MW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正在山東榮成建造,蒸汽發(fā)生器傳熱管的預熱段、蒸發(fā)段采用SA213T22無縫鐵素體耐熱合金管。SA213T22傳熱管從制造到蒸汽發(fā)生器完成組裝預計36個月,傳熱管的防腐蝕周期要求至少滿足3a以上。SA213T22屬于Cr-Mo鋼系列,該鋼種有較高的持久塑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,但并不具備良好的耐腐性。對于SA213T22傳熱管的防腐蝕,國內(nèi)科院院所均缺少實際應用經(jīng)驗,無法提供相應數(shù)據(jù)。因此,研究如何提高SA213T22傳熱管的耐蝕性具有重大的工程意義。 研究表明,在SA213T22傳熱管表面產(chǎn)生一層均勻、致密、附著力好的氧化膜有助于提高傳熱管在高溫環(huán)境中的耐蝕性。研究人員在蒸汽發(fā)生器SA213T22傳熱管表面人工形成了高溫氧化膜,采用SEM、XRD、熱重分析(TG-DTG)等方法對氧化膜的性能進行了觀察和分析;采用鹽霧法表征了傳熱管的耐蝕性,以期為SA213T22傳熱管實際應用提供相關依據(jù)。 高溫氧化成膜工藝如下:放樣(SA213T22傳熱管)→抽真空→550℃通純氧氣→550℃保溫→降溫至180℃→出爐→浸礦物油。經(jīng)觀察,傳熱管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均勻、致密、完整。高溫氧化膜薄而均勻,厚度為4.195~5.734μm,平均厚度為5.003μm。 氧化物分子與其金屬原子的體積比(PBR)可作為氧化膜致密性的判據(jù)。當PBR<1時,氧化物不能完全覆蓋金屬表面;當PBR≈1時,可形成對基體金屬具有良好保護性的完整氧化膜;當PBR>>1時,由于氧化物與金屬的體積比過大,氧化膜內(nèi)應力較大,當應力超過了氧化膜的結合強度時,氧化膜便發(fā)生開裂與剝落,將會暴露出金屬表面,PBR>>1的金屬氧化膜對金屬的抗氧化性是不利的。試驗結果表明: (1)SA213T22傳熱管在高溫氧化爐內(nèi)經(jīng)過抽真空、550℃純氧氣保溫、降溫至180℃、出爐、浸礦物油后,表面氧化形成了均勻、致密的氧化膜,氧化膜薄而均勻,平均厚度約為5.003μm。 (2)SA213T22傳熱管氧化膜完整、無孔隙,其主要成分為Fe3O4和α-Fe2O3,除氧元素外的其他元素組成與鋼基體保持一致。 (3)經(jīng)過高溫氧化及礦物油封閉處理后,SA213T22傳熱管的耐蝕性得到了顯著提高,耐蝕性能完全滿足工程應用要求。
|